Friday, July 13, 2007

愛息兩邊看

同大家分享下欣賞完兩個 show 的感想,. 應該點樣開始,因為腦子裹兩個show的畫面不斷穿插。我想整理得好一點,但記性又唔太好,都係快些寫出來。
先講主題,”在我們的世界尋找一份異常觸覺的愛”,咁即是甚麽?把午後牧神一詩的英文版看了一片又一片,查了好久字典,都唔係咁明白。有沒有人有中文譯本呢?咁抽象的,真的要把它形象化。偏偏兩個 SHOW 就用了唔少對白或劇場元素去交代。Both versions 都有一段很長的讀白,不同是用了廣東話及英文,相信在北京會用上普通話。港版的讀白襯托舞者動作,在馬版舞者邊說邊舞動。港版由三個女孩子訴說她們愛的感受,但我始終覺得所說的是男子角度看女孩看男子的感覺,原來負責drama concept 的是個男子........ 馬版沒有了drama講的部份,卻有點像默劇的動作和電影snapshot 的交代。也許是這樣,我反更記得那精闢的幾句話…. Do you love me ? 他是我生命裹的時鐘, sacrifice.

係好唔同,但都有啲相同,故事都是發生在一個 家 的環境中。(牧神的夢是發生在樹林,也是他的地方,因為牧神是田地和樹林的神。現實的一家之主當然是在家中發夢啦。)
香港的家是予先設定的,簡約得好有氣氛,特別是貼上相片的四條柱,加上幽暗的燈光,一入場己叫人感受到有事情要發生,相反馬版的家是dancers set出來的,他們逐一把桌子電視機搬出來,絕妙是用粉筆畫出房子,沙發及地毯,燈光好充足,好 open。

兩個 show 各自的tone 都好統一, 香港的有份沉重的感覺,音樂也較 strong and heavy. 女孩的同顏色的衣服好漂亮, 跟個 set同樣好有設定. , 畫面突出了她們, 但有少少唔係咁現實的感覺. 馬來西亞的好輕鬆,好自然, 服裝好家庭有點卡通, 想想像穿上白貝心短衭的老師, 故事也有 heavy subject, transition 交代得好流暢, 觀眾情緒會易follow (起碼我是) 所以overall 係好舒服. 港版用了三人舞去表達關係的糾纏 , 眼看老師被打,Wei Wei被捽,唔係要愛成咁呀 ! 馬來西亞版舞蹈唔係咁多, 共舞的動作更不是老師常編的動作, 反而對全個演出都有出現的木板的把玩好有趣,是什麼意思?

每個show 都有印象特別深的畫面,在 HKversion 中,、老師不斷的把女孩子放棄的物件放進衭子中,是要把回憶吞噬, 還是要把它保存和收藏深處,但一不留神卻令自已沐血不止,求救無言。畫面的確有點可怖,特別是坐到最前排,但驟間即逝 . (可能因為老師要趕換衫) 在MY version, Wei Wei 多次被摔倒在地上的血漿後,手腳衣衫都沾滿血漿,坐在地上痛哭, 之後老師慢慢走開坐到另一位舞者旁,那舞者為他抹去手腳沾到的 “血”,老師仍神情呆滯, 若有所失。對 ! 傷害她人的人,同時也令自己受傷。看後, 忽然想, 怎麼,”天長地久、天造地設、天生一對、”的愛己變得平凡老套,反而那些不太正經甚至有啲壞,又或者一些錯配、虧欠、不平衡、以至要角力到手傷腳傷的愛至被觸動? 唔通世界真係變成咁?非也! 我估只不過是有人生活甜美,幸福滿瀉,才發過夢去探索另一種愛的感覺,為自己製造一些刺激新鮮感。不過真正原因,編舞應該更加清楚明白,對嗎?

講真的,這次對於我也有新觀舞經驗 , 在完全沒有預料下看到老師演繹這樣的角色, 最初有些接受不了, 視線唔知點處理, 所以有些地方可能 miss 了. 原來自己也不自覺地制造了限制. 另一方面見到老師的另一個可能. 就是這種不斷的探索使舞蹈藝術更精彩. 我已有了準備見到舞台上更狂野的老師了.



From Naomi Wong Man Yiu

No comments: